天天看热讯:蔡徐坤的瓜还没吃完,又有人塌房了
蔡徐坤塌房事件,余波还在。继多个网站下架其相关视频后。又有律师表明
2023-07-05蔡徐坤塌房事件,余波还在。
继多个网站下架其相关视频后。
【资料图】
又有律师表明,蔡徐坤有可能被列为劣迹艺人。
与此同时,蔡徐坤对狗仔放出「亲密照」的光速打假,又被网友质疑是自导自演的公关秀。
随之而来的是全网一片「喊打喊杀」的声音。
从 C 位出道到塌房群嘲。蔡徐坤的坠落,也能影射出这个圈子的诸多问题。
巧的是,「小黄台」HBO 一部新出的美剧,讲的正是顶流的塌房。
剧中消停不下来的娱乐圈,和内娱简直一模一样——
这部剧的主角,是逐梦娱乐圈的一家人。大哥想成为演员,大姐想在舞台上跳舞,小弟想做歌手。
但在第一季中,这些都是遥不可及的美梦。
现实是,大哥到处跑龙套,付不起房租。
大姐出于生活所迫,改行做起房产中介。
只有小弟,虽然唱功一般,却因为颜值率先走红。第二季时,好运才终于降临,一家人都整整齐齐站在了镁光灯下。大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影、电视剧。
大姐曲线打入娱乐圈,做起经纪人。
小弟更是被经纪公司包装成了全民偶像。
甚至他们的妈妈,都以顶流母亲的身份出道,做起个人秀,拥有了大批粉丝。可到了第三季呢?关键词成了「塌房」。
一家人,各有各的塌房方式。
小弟蔡丝是养成系偶像。
未成年时被保护得很好,没有一丝绯闻。
刚成年,就被打造了「深情好男人」人设,与女顶流公开交往后,直接进入订婚环节。
但,谁能想到。不久就被曝出私生活混乱。
前脚刚公开了圈内女友,计划在即将来临的电影节上公开「我们有个孩子」。
突然被发现,他出轨素人女孩。
后续猛料不断,被曝吸毒。还脏话不断、行为粗鲁、侮辱女性 ……
对外营造的阳光优质偶像形象彻底崩塌。
只有粉丝照样买单,依然「超爱」。
大哥塌房,塌得同样很眼熟。他作为一名演员,被骂不好好演戏,只知吃题材红利。
他配音了一部动画电影,上映前高调宣传他的角色是迪士尼动画史上第一个同志。
这使得影片还没上映,就获得了许多支持。还挑起了支持者和反同群体的舆论骂战。
然而,电影上映后,人们才发现这完全是「诈骗」。
所谓的同志角色,是个根本看不出性别的史莱姆。
影片打着进步旗号想讨好市场,却又不愿做出真正的改变。
再看看他们的妈妈。妈妈原本被认为是最不可能塌房的。
以主持人身份出道,有自己的个人节目秀,采访过许多圈内大佬。
还因为总是积极回应粉丝,被赞「宠粉」「平易近人」。
而且,在赚得盆满钵满后,及时退出了公共视野。隐退后,反而一直是风评最好的。
但没想到,因为手误,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几句话。
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底层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品味的鄙视,充满「208w」的傲慢。
瞬间点燃了大众的阶级对立情绪,成了众矢之的。
全家混得最好的,反而不是顶流,而是作为经纪人的大姐。她每天围着明星打转,捧红艺人、炒作顶流、危机公关 ……
因为经常抛头露面,反倒成了最受欢迎的女性,获得业界最高荣誉提名。
她一开始也经历过迷茫期。因为这一行的工作日常,常常看起来非常可笑。
比如,为了自家明星,带头攻击对家艺人,变得浑身戾气。
为了和娱乐媒体斗智斗勇,她曾耗费整整一周,只为保护顶流偶像的隐私照。
她的很多同事都选择转行,声称要离开这个畸形的行业,做点对生命有意义的事。
大姐也经常被朋友嘲讽,渐渐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很丢人。她尝试过离开这一行,做点公益事业。
但又舍不得高薪收入。
后来改变策略,觉得可以利用圈内资源做点好事。她会给明星安排一些「正能量」的作品,转发值得传播的社会新闻,筹办公益演出。
可到头来也看清,这些都是作秀。
不仅无法真正帮到别人,还可能让明星背上伪善的骂名,不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。
慢慢攒足了经验,她才成了一名成熟的经纪人。这才明白,成为好的经纪人,只需要做好一件事——
背锅。
她牺牲自己,替家里的大明星背了锅。
在丑闻爆发的第一时间,主动出镜担责。
弟弟被骂为了专辑销量,消费心理疾病患者。
大姐表示这都是经纪人负责的,弟弟反而不同意这样做。
她又说,妈妈的社交平台一直是经纪公司打理的。那些极端言论是她不小心发出去的。
因为大姐本来就是个暴脾气,以前的「黑历史」也不少,很容易就说服了大众。
粉丝对这样的结果也心满意足。
顶流危机随之解除。
这一壮举倒使得大姐成了业界最抢手的经纪人。好莱坞大牌明星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,只求有朝一日替他们背锅。
显而易见,这部剧表面上讲的是励志的追梦故事,实际上是借搞笑抓马的情节,不留情面地讽刺娱乐圈的畸形生态。除了顶流塌房及其危机公关外,剧中还见缝插针地揭示了娱乐圈各个方面的歪风邪气。
让人分分钟生出「世界大同」的感慨。
它讽刺偶像经济。
年轻偶像以歌手身份出道。
经济公司却更多在形象上包装,将其推入时尚、影视、商业等多个赛道,全方位曝光。
大火后,他的名字无人不知,他的作品却无人在意。
经纪公司也不在乎偶像的业务能力,更看重偶像的经济价值。他们甚至会自己炒作新闻。
为他打造荧屏 cp,假装不小心拍到他私下不堪的形象。
毕竟,黑红也是红。
可一旦做得过了火,真的塌房后。经纪公司也会为稳住人设,无所不用其极。
蔡丝出轨素人女友一事被曝出后,经纪公司居然想将素人女友雪藏,送到没有人烟的森林里去生活。
女孩不同意后,他们又考虑着尽快给她颁个什么奖,让她成为能被粉丝接受的优质女友。
还有,剧中讽刺了本末倒置的影视圈。一部电影能不能爆火,关键不再是作品的好坏,而是公关公司的推广能力。
大哥主演的电影,办了一场首映活动。台下观众个个看得泪光闪闪,看完赞不绝口。
实际上,这些都是托儿。
还要全网地毯式轰炸推广。剧组成员要在社交平台上配合营业。
演员夸编剧,编剧夸导演,导演夸演员 …… 主打一个商业互吹。
圈内同行也前来助力。话题、标签被推到热榜。
知名娱乐媒体、杂志公司安排访谈节目。
如果能真情流露,挤几滴眼泪,流量密码就到手了。
还有一个毒瘤,流水线式的电视剧。演员像提线木偶,对表演没有任何认知。
拍摄现场要做的只是站位和说词两件事。
他们还把自己定位为普通打工人,最大追求是准点下班。
好演员反而成了异类。大哥在表演一个庭审戏时,临场发挥,加了一个端起水杯的动作。
原以为这幕戏会更加自然。
哪知对戏的演员难以应对,瞬间卡壳,摄制组其他人员也表示不想增加工作量。
观众品味也越来越难以捉摸。耗费几年拍得好作品没人看。
流水线电视剧反而意外爆红,被一口气续订了三季。
剧中,普通人已经对当红明星、最新的电视剧全然失去了兴趣。第一季中,还可见很多普通人对娱乐圈的向往和好奇。
这一季,完全成了圈内人的独角戏。
剧中,虽然一直有新剧新片问世,但关注的大都是圈内人和粉丝。
或者,只是拿来当背景音乐打发时间,根本不关心内容的人。
人们宁愿在家一遍遍刷老剧《老友记》。这都和内娱环境何其相似。烂片烂剧成灾,明星接连塌房,审美严重降级。
时至今日,到了后流量时代。
实力派明星重新被看到,不少老剧被反复重温。
蔡徐坤的塌房,已经远不像前两年那样能引人惊诧。
人人都看清了,这个以梦之名的名利场,总归有人赚得盆满钵满,有人撞得头破血流。
该吐槽的,该期望的,早已经说腻了。
至多剧中人一样咒骂一句,「这个该死的行业」。
全文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