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美团单车、哈啰单车和青桔单车“三巨头”开始了新一波涨价。

在天津,单次骑行(非套餐卡)1小时的价格已经达到4.5元,各品牌单车的套餐卡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。

你还愿意为这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买单吗?


(相关资料图)

两大品牌起步时间调整为15分钟

相关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结算骑行费用方式中,36.6%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单次支付。

最近,平时较少使用共享单车的小李发现,单次骑行的计价单位时间已经从原本30分钟变成了15分钟,“用美团单车骑了17分钟,发现收费2.5元,看了看计费规则才发现早涨价了!”小李如是说。

以天津的美团单车和哈啰单车举例,最近执行的新计价标准,已将之前起步价1.5元/30分钟调整为1.5元/15分钟。

也就是说,若用户骑行大于15分钟小于30分钟,需支付2.5元;若骑行大于45分钟小于60分钟,需支付4.5元。这一定价标准已经在国内不少城市启用。

美团单车和哈啰单车价格调整规则

有网友算了一笔账,如每天骑单车上下班,按照20分钟骑行时长计算,每个月22个工作日需支付110元左右,而此前仅为66元。若不开套餐骑行卡,3个月所花费用就能买一辆自行车了。

目前,本市青桔单车依旧施行骑行30分钟开始“跳表”的规则。而据媒体报道,以上海为例,滴滴青桔(经典版)收费标准为前15分钟1.5元,此后每10分钟收费1元。

套餐骑行卡最大涨幅达50%

从去年1月开始,共享单车的套餐骑行卡迎来集体涨价潮:去年1月,哈啰单车宣布将骑行套餐7天卡10元涨到15元,30天卡25元涨到35元,90天卡75元涨到90元。

去年8月,美团单车也宣布将骑行畅骑7天卡从10元涨到15元,30天卡从25元涨到35元,90天卡从60元涨到90元。

除滴滴青桔之外,这两大单车品牌的套餐卡价格已调整至同一水平,涨幅均达到20%-50%。

在本市,每天以地铁+共享单车通勤的于女士告诉记者,她此前一直购买套餐的哈啰单车涨幅较大,“30天的套餐卡已经变成了35元了,180天的套餐卡是180元。但是我有一位平时不用哈啰单车的同事,打开哈啰骑行卡,就跳出了11.9元的月套餐卡。另外还有首月7.3元,次月16.8元的连续续费卡。”

不同用户有着不同的收费标准

记者登录美团单车发现,以“连续续费”的形式也能享受一定的优惠。张女士一直使用美团单车的包月套餐,“现在一直是16.8元/月,就是不知道一旦不续费了,再启用会是什么价格。”

于女士认为,共享单车对于不同的用户放出不同的套餐政策,某些品牌对于老客户有“杀熟”倾向。

也有用户告诉记者:对于很久不使用或者新启用的用户,共享单车品牌一般会给予优惠,但这种优惠仅限首月,次月续费还是“该怎么付就怎么付”。

总而言之,共享单车的骑行价格整体不断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
共享单车

到底赚不赚钱呢?

单车运维保障

根据哈啰出行招股书显示,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营收分别为21.14亿元、48.23亿元、60.44亿元;净亏损分别为22.08亿元、15.05亿元、11.34亿元。3年间累计亏损约48亿元。

2022年,美团实现营收2199.55亿元,经调整溢利净额28亿元,不过共享单车业务与社区生鲜所在的新业务板块经营亏损高达284亿元。2021年,青桔共享单车也被滴滴划分进300亿元“其他业务”的亏损中。

共享单车缘何不赚钱?

业界人士认为,如今共享单车已不能提“押金”这一关键词,OFO小黄车没退的押金还是很多用户“心中的痛”。

共享单车不仅盈利模式单一,还要面对巨大的维护调度成本。当这些成本分摊在普通用户身上时,用户也是“老大不情愿”。

你还会为共享单车买单吗?

公开数据显示,2021年,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亿人。大部分用户选择共享单车出行主要因素是认为其环保、锻炼身体、不想走路、不想坐公交、价格实惠等原因。

共享单车价格再次上涨,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讲,成了一件需要考虑的事——

价已涨,那如何继续吸引消费者继续扫码买单呢?

今年以来,天津的美团单车曾掀起一波短视频追拍。它打出“方言牌”,开锁闭锁的宣传语是说的天津话。

一波流量过去,终究还是要看产品的用途和服务。

(来源:每日新报微信公众号 记者 王轶斐 单炜炜)

上一篇: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来了!第一财经全方位“碳寻”进行时|环球播报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
推荐阅读

更多